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新闻

扎根大地谋创新研发 科技推广促成果转化——记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王海波研究员

 

  王海波,男,1978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安丘人,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树栽培生理研究中心主任、浆果类果树栽培生理创新团队执行首席。

  王海波长期从事果树栽培生理与技术的科研与示范推广工作,是果树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多面手。

  王海波感言:做农业科研工作,只坐在实验室里是不行的,必须把广阔的田间地头作为试验场;只专注于书本理论是不行的,必须用实践让创新成果挂满枝头;指手画脚、高高在上是不行的,必须与农民一起蹚泥过水,才能成为兄弟。脑子里有真知识、心里有真感情,才是一名合格的农业科研工作者

一、扎根大地谋创新研发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是果树科研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三个面向的有效途径。王海波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分析制约果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创新研发的选题。基于果树产业需求,经多年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系统的设施葡萄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体系,在品种选择、高光效省力化树形、产期调控、肥水高效利用、无土栽培、品质调控、连年丰产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出《设施葡萄栽培技术规程》农业行业标准首次系统明确葡萄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运转与需求规律,构建出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近五年内先后育成果树新品种6个,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发出新技术20多项、新装备和新产品20多种

二、科技推广促成果转化

  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王海波在全国建立了30多处试验示范基地,建成了由100多个长期定位试验示范点组成的葡萄营养与施肥协作网,构建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网络,有效促进了“5416配方施肥”、“葡萄同步全营养配方肥”、“果树无土栽培”等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通过试验示范,促成了3项发明专利实现转让和技术实施许可,签订8项成果转化合同。

  王海波经常在全国各地跑,钻山沟、扎果园、住大炕,与农民做兄弟,先后到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累计培训果农万余人次,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奠定了人员与企业基础。借助培训,实现了“富硒果品生产技术”和“5416配方施肥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培养出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丁会荣、全国最美家庭杨树斌家庭等典型,帮扶出君顶酒庄等葡萄酒知名品牌,有效提升了新疆库尔勒香梨和石河子葡萄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品质量,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0多万亩,增效10亿元以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鉴于在果树产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王海波被授予中国农科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农科院十佳青年、中国农科院先进工作者、中国农科院扶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2018年8月12日第11版以“扎根大地,做农民的好兄弟”为题进行了报道。2019年6月5日《人民周刊》又对王海波的事迹做了专题报道。2019年12月,王海波被授予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通讯员:何文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