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栏目» 媒体报道

扎根果园的巾帼科技特派员赵德英

 

   “赵老师,可把您给盼来了!”7月25日,辽宁省绥中县果树科技特派团团长赵德英来到绥中县前卫镇三山村,刚进村就被热情的果农围住。正值三伏天,烈日灼灼,赵德英和村民们在果园里穿梭,现场示范修剪技巧。“七月不修剪,后悔一整年。”赵德英耐心讲解:“这个时候树体要长果、发枝,还要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夏季修剪结合拉枝、摘心、疏剪等栽培管理手段,可以有效调控树势、分配营养、优化树体结构,不但当年能获得优质高产,还能为来年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赵德英研究员供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2009年至今,先后承担了辽宁省绥中县果树科技特派团的特派员、联络员和团长,长期深入生产一线,脚踏实地帮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多年来,像这样的下乡现场示范培训已经成了她这个科技特派员的“常规动作”,很多果农都是她的“老朋友”。

  立起“看得见”的样板

  果树栽培技术如何让果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赵德英一加入科技特派行动就在琢磨这个问题。为此,她决心亲手打造一个矮砧密植栽培的核心示范园,整地、栽树、修剪、施肥、灌溉每一项工作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汗水,从品种的引进、示范到砧木的评价、筛选和应用,从水肥精准调控到病虫害防控与机械应用,每一个关键技术和成果的开发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和智慧,使得荒滩大变样成为现代栽培模式的样板园。

  从参加科技特派行动以来,赵德英亲自建设了3处核心示范园,分别是绥中沙河高科技示范基地,绥中县秋子沟乡群英果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绥中前所核心示范基地,总面积245亩。目前,这些基地引进大量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样板,吸引了“眼见为实”的朴素农民竞相仿效。周边果区合作组织成员、农村党员和村干部纷纷到示范基地观摩学习,赵德英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这些基地也通过雇佣周围农民来基地务工,学中干、干中学,不出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花费分文就能学到新技术。赵玉庭是绥中水泉子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果农,作为雇工经常参加前所核心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真正参与到现代矮砧苹果栽培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5年前,根据示范基地的新型栽培模式,赵玉庭建立了8亩左右矮砧寒富苹果园,2019年进入盛果期,亩产达到5000斤左右,赵玉庭和儿子都由衷感叹:“新技术太重要了!树体矮小,但结果早了,摘果打药都省劲儿,今年苹果行情不太好,别人卖8毛/斤,我这上赶给1.3元/斤。”

  果农郝德继是绥中前所示范基地的日常管理人员,自家也经营着10多亩果园,种植着苹果和梨。他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又心细爱学,经常听赵德英研究员讲课。郝德继由衷地说,“我们思想太老旧了,新品种、新技术得听赵博士的。”2019年示范基地新引进玉露香梨新品种,味道、口感非常不错,出园价一般在4-5元/斤,郝德继说:“那价钱可真不错,我也要引种点儿。”

  如今,示范园已经成为新技术、新品种不断进入绥中果区的桥梁和纽带,越来越多像赵玉庭和郝德继这样的果农,依赖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不断提质增效,走上依靠果树种植的致富路。

  研发推广农民最需要的技术

  “研发推广的每一项技术都必须立足于果农的需求和产业的问题。”这是赵德英给自己立下的工作准则。赵德英常年深入在果树生产一线,农民的需求是什么,产业的痛点在哪里,她掌握着一手材料,因此研发推广的技术都是针对性强,适用性高,也受到农民的欢迎。

  针对绥中果区普遍存在的果园郁闭、病虫害严重以及优质果率低等问题,她研发并推广了提干、落头、疏密枝等为主的控冠改形修剪技术;针对果园负载量过大,优质果率低、果实品质差等问题,她研发并推广了简易、高效花果管理技术;针对果农套袋技术不规范,摘袋和套袋时间把握不准等问题,她研发并推广了果实套袋技术和免袋栽培技术;针对传统果园以清耕为主,导致土壤肥力日益衰退、果实品质下降等现象,她研发并推广了果园生草技术;针对果价低迷,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她示范并推广了富硒等功能果品生产技术。这些技术攻克了绥中县果树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解决了一批制约果实品质提高的关键技术,为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绥中县西甸子镇杨家村的果农牛德新,果园问题较多,大小年严重、着色差、重产量轻品质,原来一直认为自己果园管理还可以,听完赵德英的讲课,他逐步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果品的提升,控产稳产。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果园现在每亩产量都能达到3吨以上,且连年稳产;果品质量提高了,重视有机肥施用,果品甜度提升了,同时套优质果袋,铺反光膜,摘叶转果,秋季要清膛等促进着色综合技术的运用,使得全红果率提高到85%以上,每亩效益达到8000-9000元。

  绥中李家乡吕明果业专业合作社依靠赵德英示范推广的富硒苹果生产技术,每公斤苹果单价卖到了12-14元,带动了500余户果农年户均收入达到了10万元。 社员们纷纷称赞:这才是我们农民需要的好技术!

  

  赵德英在果园进行技术指导

   培育“不走的”专家和技术员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从成为科技特派员,赵德英一直考虑如何通过长效机制为果区培养“不走的”专家和技术员。赵德英创新了“科技特派员+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强化与果农合作组织的合作与联系,重点对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服务和指导。如今,赵德英亲自扶持建立并签订技术协议的合作组织达到13个。

  为给绥中县果农和基层农技人员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赵德英下田间,去地头,针对果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累计培训技术骨干学员达6120人次,受训果农达到25000人次。为增加技术推广的覆盖面,赵德英充分利用黑土地、农博士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手段进行技术培训与服务,扩大了特派团的影响力。

  对于天天和果园、农民打交道的果树栽培行业来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可想而知的。赵德英笑着说:“我也爱美,也爱逛街,也想穿漂亮的裙子招摇过市,但我的工作注定了和高跟鞋和裙子无缘,注定了天天和土地打交道,注定了天天穿着带泥的长裤和运动鞋,我不怕吃苦,只希望踏踏实实为农民干点事,运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农民多产点果,多挣点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赵德英和她的绥中果树科技特派团正以过硬的技术和辛勤的努力为绥中县乡村振兴、果业转型升级和果农脱贫致富添上更加浓重的一笔。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相关文章

TOP